登录/注册

下载此文档
关闭预览

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.5.1 物质的溶解性和饱和溶液 同步练习

上传者:蓝天 格式:pdf 页数:9 大小:1550KB

下载此文档
文档介绍
实验②中的固体几乎不溶解,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。(2)实验②、③分别是将 1РР粒高锰酸钾、1 粒碘固体投入等体积的汽油里,实验②中的固体几乎不溶解,实验③中的固体溶解,形成紫РРР 8Р更多资料请搜索微信公众号:齐齐课堂РР红色溶液,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。РР 8.【答案】(1)可能是 (2)加快液面空气流动РР【解析】(1)由海水晒盐的模拟过程可知,甲烧杯中的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形成了乙烧杯中的溶液,乙烧杯中РР的溶液没有晶体析出,其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;(2)加快液面空气流动可以加速水分蒸发,РР从而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。РР 9.【答案】(1)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РР (2)用玻璃棒搅拌РР (3)不能。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РР【解析】(1)上课时认真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,能了解到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。(2)对图要仔细观察,不РР能看到搅拌就默认为是玻璃棒;科学中的工具都有其特别的规定使用范围,不能无原则地进行替代。(3)РР因为是探究溶解前后两个温度是否有改变,因而至少要测两个温度才可行。РР 10.【答案】(1)化合物(的种类)(2)不能,因为化合物的质量、水的初温等变量未控制保持相同РР【解析】 根据其目的是研究哪种化合物的降温效果好,因而自变量就是化合物的种类不同;要使结果具РР有可信性,必须控制变量,让要研究的问题成为唯一的变量,而本实验在操作中没有做到控制水的初始温РР度、化合物的质量相同等要求。РРР 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