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/注册

下载此文档
关闭预览

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同步练习

上传者:徐小白 格式:pdf 页数:7 大小:1009KB

下载此文档
文档介绍
\r犯的嘱托,推动情节的发展,为下文做铺垫。\r9.示例:如果战争结束了,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,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。\r我爱她们,请她们多保重。(公众号:齐齐课堂)\r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。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,一要使用第一人称,二要符合情节和\r人物内心。本题可结合囚犯的经历:被抓走,可能再也见不到老婆和孩子。此时的心理应该是:拜托邻居\r完成自己的嘱托,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情况,并表达对家人的爱等等。\r10.(1)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,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小心和急切。\r(2)运用神态描写,写出了彼得的震惊。\r6\r更多资料请搜索微信公众号:齐齐课堂\r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。描写人物的方法有:语言描写、外貌描写、动作描写、神态\r描写、心理描写。回答其作用,答题规范是:运用了……描写的手法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……的情形,刻\r画了人物……的心理(品质、心情、情感)。(1)“煞白”是神态描写,“压低嗓门刚说出”是动作描写。“急”\r“压低嗓门”分别写出了人物交代嘱托时的急切和谨慎小心。(2)“越变越白,直白到额头”是神态描写,\r写出了彼得得知玛留莎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时的震惊。\r11.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,两次设置悬念,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;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,出入意料却又在\r情理之中,引人入胜。\r【解析】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。小说讲究构思技巧,如开头的造成悬念,引起兴趣,中间的\r一波三折,结尾的引人入胜,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以及线索的安排。本文“小红包”贯穿文章始终,\r作为线索出现;两次设置悬念,邻居和彼得分别如何完成嘱托,最后遇到玛留莎,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;\r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,“‘玛留莎·尼波耶夫斯卡’,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”,出人意料\r却又在情理之中。\r7